首页 > 政务要闻
夏邑抓党建促扶贫成为新常态
8月15日,县妇联、县计生协会在涂关庄村为“脱贫致富星级户”颁奖。
初秋时节,走进夏邑县乡村,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田野上,村民采摘西瓜,管理大白菜、中耕除草玉米;大棚里,大家采摘葡萄,平整土地,移栽辣椒芹菜。“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这一幕幕繁忙的景象无不来自抓党建促扶贫的新常态。
近年来,夏邑县委把农村基层党建列为扶贫攻坚决胜的组织保障,强调“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乡镇党委班子集体责任和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坚持党建与扶贫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
在王集乡陈庄村督查党建工作的乡党委书记郝桂芝,谈起农村基层党建如数家珍: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明确学的内容,严把做的标准,紧扣改的要求。以党支部为单位,以党员为主体,以三会一课为形式,以管理制度为依托,认真组织学习,带头上好党课,开展专题讨论,做到真学真做,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合格”。认真开展《党员大事记》活动。《党员大事记》是将辖区支部和党员为民所办的实事、好事、大事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供党员群众查阅的一本历史笔记。3年来,共收录各类党建活动60余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300余件,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激励了党员干工作和比奉献的热情。实施“党员致富先锋”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创办蔬菜合作社的彭统庆、创建家庭农场的赵学民、创办温室大棚的陈连备等党员致富先锋100余人,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他们的典型事迹被记者以《党建引领促扶贫》《村村有本大事记》《创建农场促脱贫》为题,先后在《河南日报》《商丘日报》发稿。《读好党报鼓足劲》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全周的赞扬和批示。
在北岭镇孙后寨村正在忙着帮村坚佳果蔬合作社协调流转土地的村党支部书记孙艳峰聊起村党建工作激动不已,孙后寨村党支部以争创“五个好”农村党组织为目标,强组织、筑堡垒、抓队伍、谋发展,在脱贫攻坚,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发展和劳务输转等方面走在了全镇前列。村党支部以“四步培养法”为抓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5人、党员3人、村干部2人,为全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了基础。村“两委”班子立足本村实际,依托坚佳果蔬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实行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技术入股、劳动力入股等形式,把孙后寨村30户贫困户吸收到合作社,签订协议书,增加贫困户的收益,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全村共发展杂果产业园100多亩,主要以水蜜桃、黄金梨、冬枣、黑梨等经济作物为主导,吸纳就业人员35人,年效益30万元。发展高效农业园600亩,以种植8424西瓜、辣椒、茄子、中药材为主,吸纳就业人员150多人,年效益300余万元。
“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夏邑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6年年底,全县完成贫困村脱贫退出64个行政村,减贫29623户、82801人。
在何营乡槐树刘村,记者见到了正走村串户征求意见、开展脱贫致富活动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蒋海凌,谈起基层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她说夏邑重点做到了三个着力:
着力配强班子增活力。县委坚持好干部标准,采取“集中推优、综合考核、选优配强”措施,在2016年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公推公选7名乡镇长和7名乡镇人大主席,选拔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优秀干部。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法,探索新途径,在全县农村基层实施“把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的“四步培养法”,有效破解了制约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车站镇沈庄村党支部以蓝天食用菌有限公司为依托,组建了食用菌合作社,带动全村及周边村3000多户农民种植食用菌,安排农村劳动力2000余人,带动帮助238户、1000余名群众脱贫。2016年,全县产业扶贫覆盖贫困村93个,带动贫困户1.7万户,人均获得纯收益1400元以上。
着力严格考核鼓干劲。县委制订出台了《夏邑县脱贫攻坚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对帮扶单位和帮扶工作队实行综合目标和脱贫攻坚双向考核,同奖同罚,形成“干部驻村帮、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格局。制订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明确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县乡帮扶责任人召回的5种举措。2016年,召回帮扶队员3人,组织谈话16人,调换乡镇分管领导4人,追责1人。树立“凡提必扶”的用人导向,规定全县所有提拔重用的科级干部必须从脱贫攻坚一线产生。目前,全县已提拔优秀驻村工作队员11人。该做法被省脱贫攻坚第五督导组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全省推广。
着力建好阵地强堡垒。以开展“红旗便民服务站”争创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2016年,县财政出资560余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3个,按照简易徽派建筑标准统一设计,统一配备办公桌椅,改善了村级阵地条件。严格按照“红旗便民服务站”争创标准,2016年,争创市级“红旗便民服务站”10个,评选县级“红旗便民服务站”72个,充分发挥了便民服务站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